2023/10/18
只逛街,不逛MALL?透视City Walk,其实商业万变不离其宗
在大火的City walk背后,商业地产该如何走? 作为专业的商业及产业咨询机构,TBC拓朴思就此进行深入观察,为商业创新提供不一样的思考。

继特种兵旅游、下沉式旅游之后,“City Walk”再度翻红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焦点。《2023小红书 City Walk 趋势报告》数据指出,2023 年上半年,小红书平台上City Walk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超30倍;抖音上带有City Walk标签的视频播放量超过2.6亿次。

“City Walk”,最早源自于半个多世纪前的英国伦敦,是一种有主题、有专业门槛的旅游服务模式,释义为“城市漫步”,狭义是不花钱只打卡、核心主打一个“漫”字,即没有目的地的随性闲逛。

只逛街,不逛MALL?在大火的City walk背后,商业地产该如何走? 作为专业的商业及产业咨询机构,TBC拓朴思就此进行深入观察,为商业创新提供不一样的思考。 

一、City walk背后青年消费心理的四大洞察

时代的变化总催生着新的消费方式,就如同露营和飞盘的兴起,无论City Walk门槛如何降低,重点都在体验,从“精致消费”到“自在松弛”,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年轻群体应对生活方式变迁带来的变化,消费行为的变化也正是心理诉求变化的显化状态。

1、回归质朴与真实的心理诉求:不求最贵,但求最好

City Walk(城市漫游)是用一种最直接的方式感受城市文化和体验生活,其本质是突破传统环境的束缚,在新鲜陌生的空间探寻出其不意的惊喜,这种发现感是漫游者对于微旅行的全新定义,也是新世代全新的人生态度。

过往三年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理念,逐渐懂得“less is more”,消费行为也逐渐回归“第一性原理”,从过往的“精致主义为上”,改变为将“性价比”作为衡量标准。

广州的“永庆坊-沙面-江南西路”一带,是备受本地人欢迎的城市漫步路线。永庆坊是老街新颜,河道和老街移步换景、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,见证老广州的繁荣与新生;沙面则是“中西合璧”,异国风情的建筑不同于城市的千城一面,提供了新鲜感和对比感;江南西路则是城市窥镜,于街角,可微观城市的生动细节。

▲图源网络

相比在琳琅满目的购物中心里享受一掷千金、盛装打扮的快感,或是品尝一顿人均过千的Omakase满足仪式感需求,“林荫道上闻听风声,街边窄巷静看烟火”更能让人卸下伪装和包袱,回归真实可触摸的生活体验。

2、不容忽视的场域力量:人创造环境,环境也塑造人

场域充满力量,它代表了一个地方的独特文化或美学特征。加拿大社会学教授丹尼尔•亚伦•西尔认为,场域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,能像土地、劳动力、资本和管理技术等其它生产要素一样,创造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。

年轻群体容易受场域的精神熏陶,甚至渴望环境带来的片刻抽离并乐于其中。独特的场域将情感与场景形成共鸣,促使其重复游览并建立深刻印象。

深圳华侨城林荫绿道旁的独立咖啡馆与穿着Lululemon和始祖鸟慢跑的居民,共同搭建起华侨城的场域体系。香港西九龙文化区吸引着为“艺术”买单的人群,将艺术文化作为消费的主力,配合香港独有的快节奏高密度街道,形成“慵懒与紧绷”、“休闲与拼搏”的强烈对撞感。

3、探索感和新鲜感: 多巴胺,自然越多越好

City Walk打破固化的行动路径,从形式上创造自由和新奇体验。因无法预知下一个街角会出现怎样的际遇,人们才会愿意身临其境一探究竟,探索感便油然而生。正因未知的新鲜感会进一步激发求知欲,从而解除僵化和一成不变的审美疲劳。

作为广州的潮人集聚地,东山口实现了“探索感和新鲜感”的统一。保存完好的493栋老洋房,是广州现存最大的中西合璧式洋楼建筑群——“外表是民国的阳台阁楼,内里却是Z世代的潮流时尚”。

东山口的“巷中有巷”,给足了探索者持续挖掘的机会,斜坡和拐角如同打开异次元世界的大门:把酒吧入口藏在复古的货架之后,拉开门把才能进入的庙前冰室,这些新奇的体验刺激人们分泌多巴胺,进而带来愉悦感。

▲图源网络

东山口废弃45年的地下室,2021年被Lowlowland 改造为潮流聚集的展馆,通过举办一些诸如集体冥想、颂钵疗愈及自然音乐会等活动,创造特殊的氛围感,使得主理人“即使开分店也不愿离开东山口”。

Lowlowland 内部展览  ▲图源网络

4、渴望独立又寻找共鸣:逛的是街,但找的是同类

不同的City walk路线会吸引不同的群体。我们也观察到,年轻人追求个性张扬的同时希望摆脱孤独,情感上渴望认可和共鸣,这也催生了City walk的衍生产品。

百威啤酒的社群品牌嬉啤士,近期在上海街头举办了名为“移动DJ台”的活动,带着无线耳机的年轻人们,用Walking Silent Disco的方式,探索音乐酒精与城市间的美好。他们寻到一处热爱的店便停下与主理人寒暄,微醺时刻也可以在大街上任性起舞。

▲图片来源:Craftopia嬉啤士

City Walk吸引并满足年轻人的需求,成为他们喜爱的休闲方式。我们也看到,这种趋势也对未来的商业地产提出了新的挑战:City Walk会取代传统购物中心吗?相比起开阔的街区,传统商业该如何更新迭代?街区潮流日新月异,传统的消费模式该如何迎合新的需求?

二、商业地产人应从City Walk里看到创新的本质

不管是回归淳朴的原生需求,还是渴望群体归属感,年轻人的心态变化已经在为商业地产带来新的挑战,场域既然可以带来强大的力量,商业人也同时需要在商业策划时“意在身先”——这句话原本是形容太极拳的精髓,意为领略思想上的动机、规格和动作,才有肢体的实际动作。商业人可以借鉴City Walk发展趋势去寻找商业发展新契机,即商业的“意”在于消费需求的新洞察和预判,商业的“身”在于实体的内容和表达。

1、规划设计上空间场域的营造

过往的商业项目空间规划更习惯于划好范围来思考可能性,而City walk则打破了这种框定好的规则,提出“无界”的空间灵感。

  • 拥有呼吸感的开放建筑形态

室内空间存在不少诸如舒适度、安全感的优点,但在空间设计上也被限制了更多创造力的发挥,而开放式空间所带来的想象力恰恰是当代年轻人所需要的。

City walk将人造空间(建筑及街铺)与自然氛围(绿化及室外)衔接在一起。这种将盒子与街区两者结合设计理念,可以营造出更具呼吸感和松弛感的商业体验,予人“见天见地”的新鲜感。

去年开业的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,在设计时就模糊了商业消费与城市公共的空间边界,在打造景观微空间时,于地面上设置了六个“峡谷洞口”,使公共景观与商业空间互为风景。洞口的曲线自然流畅,满是绿意的台地自然过渡到商业的共享。空间,让商业成为自然风景的一部分。

▲图片来源:Kokaistudios

  • 感性又理性的环境系统

这里的环境系统泛指景观系统、导视系统及照明系统,感性是指系统的设计更贴合人体工学原理,让人产生舒适感,另一方面是作为“辅助”的角色呼应整个项目的定位和风格调性,使得内容和空间载体浑然一体。

理性则是从功能价值来衡量环境系统的有效性,景观小品不止于美,核心在于其是否有助于整体场域理念的表达,且不阻挡最优人流动线;或者导视牌数量是否充足,动线分叉的关键节点是否合理放置清晰明确的指引。

无锡运河汇在构建环境系统上颇为用心,“感性”内容上利用建筑本身的特性呈现宽阔感与包容感,例如兼具休憩与观景功能的大阶梯,给足空间的舒适体验,加上统一使用暖色调来中和工业风冰冷的视觉感受;“理性”方面:导视系统从设计到功能都兼具美感,将无锡钢厂改造而来的工业元素运用至导视牌中,螺帽和锈迹都显出厚重的质感,清晰的动线合理地将人群进行导流,减少行人游览过程中的疲惫感。

▲图源网络

2、以城市基因打造以人为本的商业理念

过度追寻差异化定位,经常使得商业项目定位陷入僵局,而City walk遵循“第一性原理”,用属于城市特有的气质作为核心吸引物,通过原始的建筑和风物链接人和场景。

  • 对链接情感的历史文化做取舍

Citywalk的底色是城市基因,传递的是城市内核,唤醒的是共同记忆。在地文化的挖掘需要一双“懂取舍,知运用”的慧眼,从城市功能到商业业态都发挥出所在地域独特的要素禀赋,与人群建立起情感链接。

拥有多重角色的上海蟠龙天地无疑是将历史文化利用升华的典范,虽然是商业项目,但实际商业内容仅有约6万㎡,大部分的空间都被打造成了旅游景点般的公园,其懂取舍,项目保留了蟠龙庵、程祠故里等遗址古迹,并加以翻新进行呈现;其知运用,项目依托自带的文化气质增建了祈福广场、马术场等游乐内容,更值得借鉴的是呈现统一与融合的整体性,项目运用了曲水湿地、烟雨廊桥等大面积绿地和天然水系,带给来往的人群闲适自在、岁月静好的情感体验。

上海蟠龙天地 ▲图源网络

  • 找到有故事的主理人业态

在City walk中的惊喜感和独特感如何在商业场景中实现,“主理人经济”给出了答案。“主理人经济”的兴起,本质是彰显品牌创始人的魅力,“以理念吸引同类”。没有固定的标签,没有整齐划一的风格,店里店外不管是设计还是产品,都能够彰显主理人(店主)独特的个性与品位。

近两年一些大火的“非标”商业项目,我们都能看到主理人的身影。以宁波带梦胡同为例,50个主理人品牌分布在近6500平方的商业里,比较有代表性的主理人品牌是来自杭州的品牌山野咖啡馆。这些主理人品牌吸引着同样审美喜好,能够产生情感共鸣用户和粉丝,这也坚定了带梦胡同打造一个人格化社区的目标。

带梦胡同主理人品牌 ▲图源网络

  • 极具人文关怀的社交场景

露营的爆火正是开放社交空间契合年轻人社交需求的最新体现,广场上搭上帐篷摆上露营桌椅,“即便周遭是钢筋水泥,我心安处即是河山”,鼓励年轻人在Chill的氛围里谈天说地,让情感流淌在天与地的自然中。

被誉为“公园里的商业范本”的成都REGULAR源野 ,打动城市中产们的真正原因,是因为打造了一个“小空间也有大场域”的城市休憩场所,在这里能街拍、遛狗,也能逛公园,这种贴近生活满足城市功能属性的定位恰恰是吸引客群的源动力。

源野现场  ▲图源网络

 3、因人而聚,再造商业人格化标签 

  • 垂直且细分的客群体系构建

传统客群定位,只是被动地接受项目可辐射范围内的人群组合,未来的商业定位要打破桎梏,寻找类似Citywalk自然生长的个性化气质,通过“人的社交行为”产生链接,扩大辐射面。

9月新生的上海鸿寿坊,正是摸准了商业垂直细分客群体系的脉搏,将消费焦点着眼于“人”,在竞争白热化的“沪上”正式登场。针对项目周边的客群基础,“成熟社区的老牌中产”是其精准锚定的方向,从定位到业态都只服务“附近”——买菜、遛弯、吃个便饭,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内容就是鸿寿坊要实现的场景,没有突兀的创新业态和需要特意打卡的网红地点,整个项目都仿佛是从老街区里自然生长而来。

上海鸿寿坊内部 ▲图源网络

  • 符合商业人设的活动植入

在策划阶段树立好“商业人设”之后,后期的运营活动植入同样也需要匹配相应的气质。改变活动策划时一味追求古怪、独家的目标,勇于主动筛选并贴上合适的标签。

TX淮海在连接消费者方面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标签。在实际运营过程中,TX淮海以策展式的招商运营方式与各类潮流品牌进行合作,举办各类联名跨界的快闪、展览、派对等活动;充分体现了项目的「年轻力」基因,不仅在特定的社群之间也在整个市场上的话题度持续保持高位,备受关注,进一步吸引了更多线上线下的潮流品牌与项目进行合作,从而形成了正向循环的作用。据不完全统计,TX淮海平均每月举办25场活动,实实在在地给商业打了一个“副业胜主业”的范本。

结语

不管是从市井中窥得都市的繁华一角,或是从脚步里丈量生活的无限可能, 通过City walk的大火表象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的心理,更贴合行为本质的洞察与思考,才能使得商业人在传统商业开发及运营中吸引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。

粤ICP备2022151159号-1